《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和《汽车与文化》于2024年创刊,是由吉利学院主办,吉利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学术电子辑刊,出版周期为季刊,立足学校发展与办学特色,搭建面向校内外的科研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和支持广大校内外教师与科研工作者教学实践与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发表。主要栏目包括智能科技、智能网联、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工程、理学与应用数学、社会与经济管理、教学改革与研究等。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我刊特向吉利控股集团、吉利学院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征稿,促进我校应用型本科的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实践经验阐述新工科理论的应用。
本刊热忱欢迎各位同仁不吝赐稿。根据学术刊物管理和编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规定,本刊对作者稿件的结构、格式及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具体如下:
(一) 题名。题名应概括文章的要旨,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 20字。
(二) 作者。题名下标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所在省市自治区名称和邮政编码。
(三) 摘要。摘要应提供文章核心观点,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宜采用第三人称。字数为350字左右(对应英文摘要)。
(四) 关键词。关键词应能反映论文主题的词或词组,每篇论文标注3~5个,同时附英文标题、姓名、单位及摘要、关键词,排在正文前面,另请标注文稿的“中图分类号”。
(五) 正文。正文要求观点明确、立论新颖、论据可靠、语言规范通顺,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字数以5000-8000字为宜。插图应有图号、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且有表序和表名。外文、符号、数字按相关标准规范标注,对容易混淆的字母、符号,应标明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属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在表达量值时单位一律使用国际符号,用正体。
(六) 基金项目。若文章的产出有资助背景,应标明基金项目名称(含编号)。
(七) 注释。注释是对论文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文内注释应按正文中先后次序集中列于文末,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序号标注。
(八) 参考文献置于正文后,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执行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在引用处右上方标注序号[1][2]……参考文献在文末依序编写,格式为:[序号]作者.文献名[文献类型标识代码].期刊名或报纸名或出版社,出版年(期次):页码,每篇论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条。引用网络资料以党和国家各部委、各地方党委、政府门户网站和各机构官网所发布的信息为准。
常用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1]专著: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2]期刊: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外文可缩写),年(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网址.
(九) 来稿若在两个月内未见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一律不退,作者请自留底稿。
(十) 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必要的编辑处理,作者若不允许对内容作任何改动,请在来稿中说明。
(十一)来稿请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剽窃。文稿如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若发生侵权或泄密等情况,一切责任由论文作者承担。
(十二)提供查重结果。作者在投稿前请自行在中国知网或维普网上进行查重,投寄时一并提交查重结果。我刊会对来稿进行学术不端文献检测和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检测,去除本人文献复制比及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过高的论文不予刊登,我刊会对查重结果依据具体情况做合理性判断,不鼓励对论文进行降重处理。本刊鼓励直接引用,不鼓励间接引用或观点描述。写作过程中使用了人工智能生成却未作合理说明的一经查明不予刊登。
(十三) 唯一投稿方式:请将 word 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本刊指定邮箱。作者在邮件“主题栏”中标注“姓名及论文标题”。
(十四)本刊从未授权任何人、任何机构征集稿件,如有投稿咨询,请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投稿邮箱:jlxyxb@qq.com
本刊地址:成都市东部新区成简大道二段123号吉利学院图书馆625号
吉利学院学报编辑部
2025年1月7日